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战新产业聚焦
科创板上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资央企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03 作者:陈南 信息来源:国新咨询 字体: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分析科创板上市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央企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有助于资本市场支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本文从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核心要素出发,结合数据可得性,选择创新产出、盈利能力、研发强度、人才密度四个核心竞争力的初步观察维度,基于52家科创板上市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实证。结果显示,科创板上市对于研发强度和创新产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即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科创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两侧,这与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和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相耦合,融资约束的解缚和融资结构的优化效果相对明显。但整体上看人才密度和盈利能力在上市后并无显著提升,前者是由于人员总规模的同步扩增,而科创活动对短期业绩的挤出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长周期性特点是后者的主要原因。

科创板是聚焦于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平台。由于采取对盈利状况和股权结构等的差异化安排,科创板拓宽了科创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渠道,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分散研发风险,是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上市科技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但与此同时,企业上市后股权转化为公共股权,信息披露要求、短期业绩压力、委托—代理问题、发明者剩余索取权分散等形成了制约因素。因此,科创板上市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双重效应的共同支配。特别是对国资央企这一特殊主体,在当前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通过科创板上市能否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国有控股企业科创板上市统计及核心竞争力指标观察

截至2023年12月20日,共有50家国有控股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中央企业30家、地方国企20家,合计占科创板上市企业总量(566家)的8.83%。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分布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最集中的三个行业,合计占比近八成。

2023年8月7日,《学习时报》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署名文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国资央企新篇章》,文章指出,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中央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之道,要紧紧扭住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要素。从四个核心竞争力要素及其内涵要点〔1〕出发,结合数据可得性及研究侧重点,选择创新产出、盈利能力、研发强度、人才密度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四个观察维度,具体分别以专利申请量、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硕博人数占比作为观察指标,详见图表2。需要说明,这四个指标并不能反映核心竞争力的全部内涵,仅是从量化角度进行局部的观察。

以2018~2022年为时间窗口,对比52家科创板国有控股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后的上述核心竞争力指标分布〔2〕,密度曲线见图表3。从均值来看,专利申请数、研发强度以及硕博人数占比三个指标在上市后的平均水平高于上市前,不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并未观察到明显提升。

二、科创板上市影响战新产业国资央企核心竞争力的实证模型

为了更加准确分析科创板上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央企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效应,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基于52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为上述四个观察指标。核心自变量为是否已在科创板上市,设定为0、1变量。将其他对被解释变量可能存在影响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包括:(1)企业规模,用总资产反映;(2)企业年龄,即成立年限;(3)负债水平,选择资产负债率指标;(4)盈利能力,用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同样作为其他三个被解释变量的控制变量;(5)成长能力,用营业收入增长率测量;(6)现金流量,使用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营业收入的比率。数据来源中,专利申请数根据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相关数据整理,其他变量数据来自Wind。

模型构建。对于四个观察指标,分别建模,模型形式如下。式中,Y为被解释变量,X为自变量,向量Z为控制变量,α为时间固定效应,ε为随机误差,i、t分别代表企业和年份。

实证结果。四个回归模型的系数估计结果及显著性见图表4。可以看到,科创板上市对专利申请数(5.93)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67)具有显著的正向系数,但对净资产收益率(-2.69)和硕博学历占比(0.26)的影响并不显著。研发经费强度和专利成果恰是科创活动的投入、产出两端,这一结果揭示了科创板上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央企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对于盈利能力和人才密度,基于所观察的国有控股企业样本,不能证实在科创板上市后存在显著提高。

三、科创板上市对核心竞争力影响效应的原因分析

(一)科创板上市对科技创新的效应

实证表明,科创板上市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央企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效应,突出体现为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这一结论与科创板聚焦“硬科技”、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相耦合,显示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持。2022年,中国全市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66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2.32%;其中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1285亿元,平均研发强度10.53% ,远超全市场平均水平。科创板强化创新激励的机制,存在两个独有特征。

一是对融资约束的解缚。受制于盈利水平和股权结构等方面的要求,一些科技企业在其他板块市场很难满足上市条件,从而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支持,研发活动受到制约。科创板放松了对净利润的要求,允许亏损企业上市,在52家央企和地方国企中,11家以标准四(预计市值+营业收入)上市,1家以标准二(预计市值+营业收入+研发投入)上市,1家以标准三(预计市值+营业收入+现金流量)上市,1家以红筹企业标准二上市,合计占比32.7%。另一方面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而创新能力与企业成长预期成正比,创新能力越强的公司企业价值越高,越受投资者青睐。科创板取消了IPO发行定价23倍的市盈率上限,获得更高的融资成为科创活动的驱动因素,而超额融资又为研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二是对融资结构的优化。企业融资包括内源性融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三种方式。相对而言,债务融资由于其对风险的容忍性较低以及创新活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呈现创新厌恶特征;而股权融资将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对创新风险有更高的容忍度,并且作为长期资金,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孵化培育。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有许多处于亏损状态,现金流不足,内源性融资受限,主要依赖债务融资。企业上市后债务融资份额向股权融资转移,改善了科技创新的生态条件。

(二)科创板上市对人才密度的效应

从实证来看,科创板上市对国资央企的人才密度并未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主要原因是上市后人员总规模的同步扩张。在2019~2021年上市的样本企业中,经统计上市一年后员工总人数平均同比增长了7.9%,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增长超过10%,而并非所有岗位都需要高学历人才,所以高学历人才数量的相对比重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但如果仅从人数上来看,在2019~2021年上市的样本企业中,上市后一年科研人员绝对数量同比增加了7.7%,可见在科研方面人员投入的力度依然是加大的。

(三)科创板上市对盈利能力的效应

基于实证结果,科创板上市未能显著提升国资央企的盈利能力。事实上,科创板上市后业绩下滑不只存在于国资央企。从净资产收益率看,在2019年上市的70家科创板企业中,42.9%的公司在两年后(2021年)盈利下降;而在2020年上市的143家科创板企业中,这一比例(2022年)更高达59.4%。其中既有普遍因素,也有科创板企业的独有因素。

从普遍因素来看,样本企业上市年份集中在2020~2022年,经营业绩可能受到疫情的客观影响。但更核心的原因是科创板企业的独有特征。一方面,科创活动本身对短期业绩存在挤出。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导致净资产大幅增加,而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是创新研发活动,短期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导致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反而下降。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长周期性特点,一般需要数年时间。根据《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36.7%,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高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表明近年来在专利转化方面成效稳中有升,但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进一步提升技术到产业的孵化速度,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是提升科创板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国新咨询)



注释

〔1〕 参考《国资委明确新一轮改革重点 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日报》2023年2月27日。

〔2〕 对于未披露的年份,剔除相应空值,并对极端值进行了缩尾处理。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往期推荐

微信

小程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5-29 1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