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资运营透视
用好创新思维 高效开展非常规决策
发布时间:2024-03-06 作者:卫群 信息来源:专董工作部 字体:

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各国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积极布局新领域、塑造新优势,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新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投资项目,呈现产业培育周期长、资本投入大、不确定性强、失败风险高、投资回报期长、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迭代快、成果转化产业化难度高、产业政策不稳定等特点,在董事会决策事项中属于非常规事项,具有长周期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两难”“多难”决策、“显绩”“潜绩”决策的多重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科学决策事关事业成败,决策正确,峰回路转;决策失误,南辕北辙。在国务院国资委推进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建设,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规范决策水平的总体要求背景下,如何规范高效开展好非常规事项的决策,值得深入思考。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描述了非常规决策事项及其特征,提出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推动非常规事项高效决策的6条工作建议。

一、非常规决策及其主要特征

(一)非常规决策

非常规决策与常规决策所面对的决策问题不同,非常规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尚未出现过或者极少出现的,常规决策解决的问题是反复和经常出现的。在常规决策中,由于问题经常出现,重复处理这类问题时可以总结和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提升决策效率可以制定出一套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程序。当以后再出现此类问题时,就不需要重新研究,而是根据既定的制度和程序按照惯例决策。在非常规决策中,面临的是新问题,或者旧问题需要新的解决方法,既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也无固定的程序可遵循,只能依靠决策者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解决。非常规决策与常规决策相比有五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决策无章可循;二是涉及重大问题;三是决策问题不具有重复性;四是无法完全用定量方法解决;五是风险度高。这些特点决定了在非常规决策中不能因循守旧,要富有开创精神。

(二)非常规决策是“两难”“多难”决策

国有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资源等配置方面往往获得“政策性青睐”,这固然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短期绩效,但从长期来看也会因为这种“躺赢”现状而削弱创新的内生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布局“新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意味着打破眼前“躺赢”现状而动态调适、变化,面对潜在风险承担带来的沉没成本激增。如果企业固守眼前安逸现状,缺少挑战未来、适应时代的勇气胆识,就意味着对未来优势竞争地位的主动放弃,伴随社会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企业会逐渐从领跑者变为追随者,直至被淘汰出局。决策“新产业新领域新赛道”项目,可能面临“稳”与“破”、“熟”与“变”、“得”与“失”等方面的多难选择。

“稳”与“破”之间的选择,即决策者需要在既有优势地位与潜在不确定性间进行选择。“稳”之维系来自对潜在发展机遇的主动放弃,以企业短期内的固化、稳健、成熟运行模式替代全局长期竞争优势的动态维系。“破”之目的在于抢先把握行业前进趋势,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导权、话语权,成本代价是更大规模的创新成本和未来创新失败可能遭遇的沉没成本。

“熟”与“变”之间的选择,当企业为寻求长期优势的充分维系而主动实施创新变革时,必然面临成熟模式架构与探索尝试实践的两难选择。决策者坚持能动性的调适变革,通过自我否定支持决策调整,这一过程是摸索和试错,未来能否产生优于眼前成熟模式的更佳效果还未可知。

“得”与“失”之间的选择,创新通过对企业正在推进实施的战略、路径、项目任务的改变,通过对现有生产技术的变革,实现企业优势特质的持续拓展与有效维系。对于决策者,是否值得在成熟技术尚具备显著效力时即推广新技术,新兴技术的应用又是否足以替代成熟技术而发挥效力、保证效果,都是决策中需要面对的抉择。


二、创新思维是开展非常规决策活动的思想工具

(一)相关文件关于创新思维的论述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早已出现在党的重要会议文件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领导干部切实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思维,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从这几处表述中可以看到,创新思维对创造性工作极为重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创新思维是开展非常规决策活动的思想工具

创新思维是决策者在非常规决策中为提升效益效率,以突破常规的方式分析研究所掌握的信息,进而作出决断的思维方法。首先,创新思维方法的主体是决策者,运用场所是非常规决策活动。其次,创新思维方法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决策效益效率,有些新问题虽然可以继续沿用老办法处理,但是效益效率不高,要提高效益只能采用非常规决策。再次,创新思维方法的对象是掌握的信息。决策不是凭空进行的,必须有一定的前提依据,这些依据就蕴藏在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中。最后,创新思维方法的策略就是以非常规的方式,以破除迷信、打破常规来分析研究所掌握的信息。突破常规既是创新思维方法的策略,又是创新思维方法的特征。

从决策实践来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思维方法运用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提出“两个一以贯之”这一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惯性思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发展道路,为公司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运用创新思维开展非常规决策的工作建议

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需要以创新思维、创新理念为引导。创新思维方法的内在规律性和企业非常规决策事项的特点,要求在运用创新思维开展决策活动时,努力做到打破惯性思维、坚持独创新颖、敢于开拓进取、接受有限理性、勇担风险避免万一、及时果断决策,用创新思维方法之“矢”射发展战新产业之“的”。

(一)打破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是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形成的某种固定的思路、模式、程序、框架,惯性思维使决策者的思维过程纳入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轨道,按既定的程序进行,有利于简捷、快速地解决一般的常规性问题。同时,惯性思维由于维持旧秩序、排斥新思路,会导致无法适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进而产生不良后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问题,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智造”生产力,不是资源生产力,也不是动力生产力,非常规决策面临的就是这些新问题,原有的常规思维无法解决,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来实现决策目标。

“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曾指出,“企业家精神的真谛就是创新,创新是一种管理职能”。然而,决策者在进行非常规决策时,也倾向于在惯性思维的支配下不由自主地遵循己有的轨道、思路处理问题,约束和限制思维主体新的思维方向。创新思维必然会与旧的观念、惯性思维发生冲突,在质疑声中诞生、在打压下成长、在磨练中“破茧成蝶”。创新思维的过程就是冲破思维定式阻碍的过程,突破“四平八稳搞建设、按部就班求发展”的惯性思维,将科技创新中的“非对称”赶超战略思想融入企业家精神、运用于非常规决策,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才能产生新的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要敢于推陈出新,努力为解决老问题寻找新答案,为应对新问题寻找好答案”。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打破惯性思维,就要有灵活应变的精神,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使决策思维活动随着行情、商情、企情变化而变化。

(二)坚持独创新颖

独创性和新颖性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标志,在非常规决策活动中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必须坚持独创新颖。创新思维本质上就是在探索新的思维路线,独创和新颖是从纵向和横向维度对创新思维提出的要求,独创性要求决策者运用创新思维能够作出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决策,新颖性要求决策者运用创新思维能够作出前所未有、弃旧开新的决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具体生产力维度的推进方案,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思想指引。坚持独创新颖,需要决策者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不仅思考“可不可以投”的技术问题,更要思考“应不应该投”的价值问题,从而作出独创性的价值判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如果依附于别人、跟在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就只能作出平淡无奇的决策。坚持独创新颖,还需要决策者具有批判意识,“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和批判旧事物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质疑和反思前人的成果,决策者往往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三)敢于开拓进取

非常规决策是无先例可循的创造性决策,创新思维方法面对的是棘手的新问题,如果决策者没有一定的胆量和气魄,就无法把创新思维坚持到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如果决策者不敢于开拓进取,就只能在原有的思维圈子内固步自封,无法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就不能称之为创新思维。政策科学权威德罗尔提出了“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指出在逆境决策中,激进主义需要较多的政策投入成本和政策风险成本,但在危急情况下也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一些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存在技术劣势,但凭借自身“可垫资、低利率、有队伍”的优势依然可以赢得业务、占领市场,就可能导致“不用创新也能赢”的创新惰性。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创新生产力,也是带有冒险特征的生产力。敢于开拓进取就是在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的过程中突破思维的舒适区,进行从未有过的思维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思维就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决策者只有鼓足敢于探索和实践的勇气,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把思维触角延伸到未知领域,接收新信息、积累新素材,激起创新思维的火花。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敢于开拓进取,就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努力打破“不可以”的旧观念,勇于创造“不可能”的新奇迹,激发决策活力,释放创新动能。运用创新思维方法需要排除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敢于开拓进取就是决策者化解这些压力、始终坚持创新思维的重要品质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四)接受有限理性

在我们熟知并遵循的“问题、原因、对策”经典三段论基础上,决策过程只有经过确立目标、备选方案、比较择优、慎重实施等环节才称得上科学决策。经济学家拉佐尼克提出的创新型企业理论突出强调了公司治理要适应创新特征。在非常规状态下的决策,面对复杂的新问题,往往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表现为“各种步骤无法按适当的顺序进行;对事实还存在争议;对目的和手段的判断各有不同;各种目标不完全明确;所有可行的选择都可能夹杂善的方面,又混带着恶的结果”。

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新兴领域的先进生产力,是认知域、物理域、信息域、产业域、资本域等领域综合构成的统一整体。与常规决策相比,这类问题的决策类似非结构化的决策,促使决策者打破经典三段论的严格界限,接受在信息不完全、不及时、甚至不可准确预测的条件下决策,决策方案可能是问题的满意解而非最优解。这就需要企业董事会工作机构在未突破议事规则禁止范围的情况下,积极探索符合这类问题规律的决策程序;也需要决策者适应这种有限理性的现实,从客观实际和现实约束出发,寻求情境结构不良状态下的决策路径,力争实现“帕累托最优”。

(五)勇担风险但避免万一

新质生产力将会引起观念的变化,可能会形成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文化。由于未知风险存在,许多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认为顺理成章的事物都随之改变,打破了理论的边界、学科的边界、思维的边界。由于新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要求应对风险的全新视角,德罗尔提出的“勇担风险但避免万一”逆境决策原则对非常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厌恶排斥风险、不愿意承认风险事实的真实性和严重性是不可取的,风险通常不会自行消失,“明确地准备承担风险并不会真正增加风险,它只会增加我们对风险的清醒认识”,决策者在准确认知的前提下抓住机遇、敢于决策,而不是消极规避、放弃决策。另一方面,在决策过程中不能忽视风险小概率事件,需要对不良后果的可能性有所准备,在当下的决策中留有余地、制定预案,统筹好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活力与秩序,以精准化的措施预防“万一”情况的发生。

(六)及时果断决策

果断决策就是要缩短决策时间,项目投资决策过程漫长的现实问题,使不少企业研发、转化错过“进入”“退出”的最佳时机,还使风险规避情绪沿管理链条向下传导、放大,最终削弱基层决策的“创新冲动”。在复杂多变的非常规决策活动中,及时决策事关重要,避免“杨朱泣歧路”的处境和“布里丹选择”陷阱,避免由于过于追求完美、决策标准混乱、优柔寡断、消极避险丧失决策时机,错失发展机遇。邓小平同志讲“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避免“布里丹选择”,在于董事会的决策程序适应非常规决策事项的特点,科学把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更多关注价值优化而非手段优化;也在于决策者基于政治判断和商业判断,明确目的、价值导向,聚焦重点、果断取舍,抓住时机、快速决策,敢于试错、勇于创新。

(专董工作部)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往期推荐

微信

小程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16 16: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