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ESG解码
电子行业ESG实践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24 作者:王念 信息来源:国新咨询 字体:

本文简要梳理了电子行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范畴相关的重要政策,并对可持续原材料、绿色设计、自主可控、科技伦理、数据安全等行业重要议题实践特点展开分析,以期对电子行业ESG实践提供助益。


一、电子行业概况

电子行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主要涉及半导体、元件、光学光电子、消费电子、电子化学品以及其他电子等〔1〕

(1)半导体。包括分立器件、半导体材料、数字芯片设计、模拟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封测、半导体设备。

(2)元件。包括印制电路板、被动元件。

(3)光学光电子。包括面板、LED、光学元件。

(4)消费电子。包括品牌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5)电子化学品。

(6)其他电子。

电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覆盖广泛,与通信、汽车、医疗、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关系紧密。上游主要是半导体、金属、玻璃基板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主要为芯片、存储器、电阻等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游主要是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终端产品,应用范围从通信、计算机、电视、音响等消费品到医疗、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电子行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是驱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生成式AI、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突破带动相关产品及服务需求不断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6%,行业总体发展势头强劲〔2〕


二、电子行业ESG相关政策梳理

2020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电子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引导电子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环保、安全的方向发展。

根据Wind数据,近两年A股电子行业专项ESG报告发布情况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最近一个报告期该行业独立ESG报告披露率较上年度提高约6个百分点至30.66%,虽较全市场的披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也表明了随着监管导向力度加强,电子行业正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行业内迅速普及。

三、电子行业ESG实践特点

电子行业因其固有的科技特质,使得创新研发能力成为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的重要条件,普及迅速、更迭频繁也成为了电子产品普遍具备的特点,随之而来的可持续原材料、绿色设计、自主可控、科技伦理、数据安全等议题,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

(一)可持续原材料

电子行业通常依赖大量原材料以完成产品制造过程,这些原材料包括自然界中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和塑料等。由于少数关键原材料存量稀少或目前尚无合适的替代品,加之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环境施加的压力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原材料的使用已成为该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从企业实践来看,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认识到建立透明且负责的供应链原材料管理是提升原材料可持续性的重要枢纽,为避免关键原材料的稀缺性导致营运遭受挑战,减缓对环境与社会带来的负面冲击,基于“从摇篮到摇篮”的生命周期理念,制定并发布了可持续原材料政策,承诺通过去毒化(Detoxification)、去碳化(Decarbonization)、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原材料的目标〔3〕

(二)绿色设计

相较于其他行业,电子产品普遍更新换代更为迅速,而这使得处置生命周期短、计划性报废的电子废弃物成为电子产品行业面临的另一项环境问题。在社会和政府对开发降低环境影响产品和服务的期待下,绿色设计这一理念因其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废弃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最小化环境影响为目标,已逐渐成为该行业产品开发的重要趋势。

从企业实践来看,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参照欧盟《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ESPR)》等 14 份国内外相关标准,建立绿色生态产品设计框架,将环境因素、绿色属性融入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基于资源利用高效化、产品设计循环化、产品使用人力工学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回收含量最大化的原则,着力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性能,降低产品碳足迹和环境足迹〔4〕

(三)自主可控

电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实现科技的自主可控,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中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摆脱对外部资源和技术的依赖,是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从企业实践来看,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实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以及现有产品的优化与升级等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建强国际化、专业化的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研发技术团队、完善长效激励机制,不断激活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现已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且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广泛应用于国内集成电路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制造产线〔5〕

(四)科技伦理

2022年3月,我国发布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6〕,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科技伦理要求贯穿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客观评估和审慎对待不确定性和技术应用的风险,力求规避、防范可能引发的风险,防止科技成果误用、滥用,避免危及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如何强化科学伦理治理机制,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也成为该行业探讨的前沿话题。

从企业实践来看,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恪守科学伦理规范,2023年度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厅举办的科技诚信与科学伦理线上培训活动,并主动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等科学伦理建设相关制度,以提高科研工作的公众信誉和社会认可度〔7〕

(五)数据安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对于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做出了基本规定,随后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数据安全管理、网络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要求逐步完善。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在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支持网络数据相关技术、产品、服务创新,开展网络数据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有可操作性的法治保障,标志着我国网络数据安全治理进入了新阶段〔8〕,也使得该议题的重要性迅速提升。

从企业实践来看,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商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网络分级分域、数据分级分类、全生命周期管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持续完善数据安全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和防钓鱼测试,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宣导活动,提升防护技术、增强防控意识〔9〕


四、电子行业ESG实践建议

目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已广泛传播,ESG信息披露质量和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为助力行业信息披露水平提升,完善全面可持续管理体系建设,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管理绩效提升,相关实践建议如下:

一是提高ESG报告披露水平。基于监管部门要求,从公司自身实际出发,扩大报告披露范围,充实行业重要议题的披露内容,必要时及时与第三方机构沟通。在数据收集流程上,优化责任分工和收集更新流程,提高数据收集效率,保证数据来源可查、数据时效最新。

二是以披促管提高管理效能。将ESG报告编制作为公司管理的有效工具,系统梳理公司履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公司战略的融合点,推动将ESG关键要素融入公司治理之中,提高企业风险管控的意识和能力,从控制制度、监督程序、监督措施及考核情况等方面健全治理机制,进而提升整体管理效能。

三是助力ESG生态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可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整合政府、企业、媒体及学术界的资源力量,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共建共享,传播ESG优秀实践,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新咨询)


注释

〔1〕 根据申万行业分类标准整理。

〔2〕 《电子行业2024年三季报综述:Q3延续增长态势,持续看好AI带来业绩释放》,2024.12.05,https://mp.weixin.qq.com/s/JjUt1RCrdPHouQ7d8ra3kQ。

〔3〕 资料来源:《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原材料政策》。

〔4〕 资料来源:《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5〕 资料来源:《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

〔6〕 科技向善 造福人类——解读《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2024-12-04,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31/content_5682767.htm。

〔7〕 资料来源:《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

〔8〕 司法部、国家网信办负责人就《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答记者问,2024-12-04,https://www.moj.gov.cn/pub/sfbgw/jgsz/jgszjgtj/jgtjlfyj/lfyjtjxw/202410/t20241023_508284.html。

〔9〕 资料来源:《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往期推荐

微信

小程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2-25 10: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