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资运营透视
关于双碳背景下中国国新的投资机遇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4 作者:张格蒙 信息来源:国新资产 字体:

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对碳排放量的约束,也意味着发展模式的彻底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国资央企作为各个行业中的领头羊和领军者,为实现“双碳”目标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三家中央企业近年来在CCUS、CCS、CCER等工作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并针对相关业务提出建议。

一、相关背景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在100亿吨/年左右,约为全球每年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合计占比接近85%,其他非碳能源占比15%,其中煤炭燃烧排放碳因子最高占比接近70%。在行业方面,发电和供热约占45亿吨;建筑物建成后的运行约占5亿吨,主要是用煤和用气;交通排放约占10亿吨;工业排放约占39亿吨,其中工业排放的四大领域是建材、钢铁、化工和有色。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提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需要的资金投资规模为150万亿~300万亿元,年均投资规模为3.75万亿~7.50万亿元。

这些碳排放量大的行业迫切需求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中央企业作为行业国家队和主力军,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大力加强全球资源配置,强化关键资源保障能力,旨在加快建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截至2023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制定了中央企业碳达峰方案编制指南,全面指导98家中央企业重新编制了碳达峰行动方案。作出碳达峰目标承诺的央企,以石化、电力、钢铁行业为主,均承诺力争在2025年或之前实现碳达峰。


二、实现双碳目标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我国尚没有全面支持从“高碳社会”向“碳中和社会”转型的技术体系,是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因而,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还需要在研发大量新技术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得到发展和建立。目前,主要面对的现实挑战可以总结为“三高一短”。其中,“一高”是指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高,并且我国的能源禀赋以煤为主,碳排放量极大;“二高”是指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十分庞大导致产业结构高碳化;“三高”是指经济增长速度高,能源消费依然呈现增长趋势。我国经济社会还处于压缩式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需求空间巨大,我国的能源需求还在增长。“一短”是指我国减碳任务重、时间短。我国从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时间,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实现碳中和时间紧、难度大。部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已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

我国仍面临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效率偏低、油气供应风险偏高的现状,目前在可再生能源、节能提效、储能、氢能等低碳技术方面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双碳”目标将对我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系统带来全面深远的影响。

(二)带来的机遇

我国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和机遇,可总结为四点:一是我国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核电技术、建造水电站的水平均为世界前列乃至世界第一;二是我国西部有大量的风、光资源,东部有大面积平缓的大陆架,为海上风电建设提供了大量场所;三是我国还有不少可造林面积,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非常大;四是在碳中和过程中可帮助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实现能源独立。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有助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是一次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革命,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模式将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将创造新的行业和产业盈利模式,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高、成长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和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将加快。


三、重点行业中央企业双碳战略

(一)石油石化行业央企双碳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石化化工行业是典型的能源依赖和高碳排放产业。从能源消耗总量上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石化化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达6.85亿吨标准煤,相较于2010年上升了59.7%。从碳排放量看,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左右,是我国主要的排放行业之一。其中,化工排放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生产过程用煤、天然气作能源,二是用煤、油、气作原材料生产化工产品,比如用煤生产乙烯,需要加氢减碳,其中加的氢如果不是绿氢,就会有碳排放,减的碳一般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控制减排主要手段包括在生产阶段坚持使用绿电、绿氢、天然气等绿色能源,充分利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余热提高生产效率,建造碳捕集设施。

1.中国石化集团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石化集团作为国有重要骨干能源企业,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持续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向净零排放努力。中国石化集团同样面临“两高”的问题,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且石化行业碳排高、产业结构高碳化。

依据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至2060年末中国石化集团需新增碳达峰领域相关投资约1.28万亿元;如大力发展新能源、绿色低碳新业务,则预计中国石化集团将在上述碳中和领域累计投入约5.20万亿元,其中不乏引进市场化机制的投资需求。

2022年9月22日,中国石化集团宣布成立碳资产管理平台——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科公司”),注册资本为25亿元,由中国石化、南化公司、联合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南京工程公司及上海工程公司6家企业出资设立。碳科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打造的专业化碳产业运营平台,主营业务包括: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服务(CCER);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作为中国石化内部首个碳资产平台公司,目前碳科公司已积极布局海内外市场,寻找、收购、培育世界领先的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先进技术,并和中国石化集团体系内公司开展合作,就碳排放超标企业,用建造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碳捕集、封存(CCS)等项目的方式,实现减排目标。

(1)齐鲁石化CCUS项目

齐鲁石化CCUS示范项目以煤制气装置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采用中压法低温液化提纯工艺,经压缩、液化、提纯生产纯度99%以上的液态二氧化碳。由于该煤制气装置中二氧化碳尾气摩尔浓度高达90.43%,属于优质的可回收碳资源,因而可实现低成本的工业化利用。

项目建设提纯规模100万吨/年,已完成一期建设规模70万吨/年,总投资3.74亿元,装置主要包括压缩单元、液化单元、提纯单元、制冷单元,配套建设2台4000立方米二氧化碳球罐、14座二氧化碳装车鹤位等设施。产出的二氧化碳通过槽车运至胜利油田用于驱油。该项目已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开工投产,目前正在与胜利油田开展二氧化碳输送的建设准备工作。建成后,运输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该项目的建成投用为实现二氧化碳低成本回收和规模化利用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2)胜利油田CCUS项目

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 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由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胜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两部分组成。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胜利油田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易与原油混相的原理,向油井注入二氧化碳,增加原油流动性,可提高采收率11.6%。预计动用储量2562万吨,部署油井166口,注气井73口,将在未来15年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068万吨,可实现增产原油296.5万吨。目前胜利油田已建成15座无人值守注气站,油气集输系统全部采用密闭管输,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率。“十四五”末,胜利油田计划CCUS注入能力达到300万吨/年,2035年达到1000万吨/年。成功完成二氧化碳的收集、利用再封存的闭环链条。

(3)胜利发电厂二氧化碳捕集项目

胜利发电厂1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目前项目工艺包已通过审查鉴定,正在开展可研报告评估论证工作。该项目是燃煤电厂低浓度烟气捕集二氧化碳方面的重大突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套低浓度大型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届时胜利油田将成为同时拥有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的CCUS示范基地。

(4)南京碳酸酯溶剂项目

碳科公司拟与新宙邦公司在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按照45:55股比在南京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建设20万吨/年碳酸酯溶剂项目,合资注册资本约3.6亿元。项目工艺采用新宙邦开发的离子液体均相化催化生产碳酸酯新技术和均相法EO/CO2高纯碳酸酯一体化技术,主要产品为电子级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及碳酸二乙酯共计20万吨/年,联产乙二醇8.7万吨/年,本项目年利用二氧化碳10万吨。

原料环氧乙烷由扬子石化或中国石化化工销售(以下简称“化销”)华东分公司提供,二氧化碳碳源来自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由华东石油局华扬液碳公司提供,其他原料拟在当地市场采购,主要公用工程由园区提供。70%的碳酸酯溶剂产品由新宙邦公司包销,乙二醇产品由化销华东分公司包销。项目占地面积约158亩,报批总投资约12亿元。

(5)10万吨/年CO2化学链矿化利用工业示范项目

项目以宁夏能化煤制甲醇装置尾气二氧化碳及乙炔装置副产的电石渣为原料,采用中国石化与原初科技公司联合研发技术,进行湿法间接矿化反应,得到碳酸钙产品。项目预计年利用CO2约10万吨,年消耗电石渣约26万吨,年生产高纯度绿色微米级碳酸钙产品约23万吨,可广泛用于造纸、涂料、塑料、建材等行业,年副产粗品碳酸钙约10万吨,可作为脱硫剂、水泥添加剂等。项目报批总投资约5.1亿元,本项目负碳效果约3万吨/年。

(二)电力行业央企双碳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电力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1~2024年间,中国电力供给量翻了近一倍,从2400亿千瓦时增长到4800亿千瓦时。虽然电力行业的清洁能源发展在不断推进,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持续推广,但是由于中国电力行业在一些地区仍然以煤炭发电为主,使得碳排放量相对较高。根据2024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 2024年山西省煤炭发电消耗量最大,约为3.7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因子排放相对较高,达到1142.5克/千瓦时。而在新疆、内蒙古等具有丰富煤炭资源的省份也存在较高的排放量。与之相反,如云南、西藏等以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为主的省份,二氧化碳因子排放量较低。

1.大唐集团

2016年成立的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是中国大唐碳资产管理的专业机构,实现了碳资产统一、专业化管理。公司前身为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办公室,承担集团内外国际减排CDM项目商务谈判、技术开发等工作。2005~2012年开发CDM项目163个,全球排名第4,成为国内领先的碳资产服务机构。2012年后,公司从国际CDM项目转向CCER项目开发,目前开发CCER项目近50个。同时,公司为系统内企业开发绿色电力证书百万余张,协助中国大唐成为首批绿证销售单位,青海大唐国际光伏项目成为绿证认购平台启动后全国首个光伏绿证项目。公司设置5个部门,分别是低碳履约部、碳资产营销部、碳资产开发部、体系咨询部和综合管理部,拥有一支跨学科、高学历的青年专家队伍。

2.华能集团

华能集团2010年7月成立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碳资产公司”),作为集团碳资产统一经营运作平台,在数据核算分析、市场分析、策略建议、交易代理、碳金融方案设计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华能碳资产公司初始注册资本5000万元,后续逐步增资至2.5亿元。5家股东均为华能集团系统内单位,其中控股股东资本公司股份占比为60%,新能源公司、澜沧江公司、四川公司、西安热工院各占10%。“十三五”期间,公司利润额连创新高,实现了连续高速增长。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3.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038万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25.6倍和9.9倍。目前华能碳资产公司主要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包括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碳资产经营管理业务、节能减排业务、碳金融业务。在碳市场试点阶段,公司的代理交易服务累计为系统内火电企业降低5000余万元履约成本,显著提升了集团碳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效率。

(三)有色金属行业双碳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有色金属作为电力、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绿色节能技术装备、新材料等行业所必须的关键原材料,需求较之前将有大幅增长。光伏、风电等绿电资源的大量开发,带动了输电线、配电网、锂电池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产品的需求增大,增加了相应生产所需金属原材料制造的增长,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碳排放。有色工业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选矿、冶炼两个过程,在整个冶金行业排放中,铝工业排放占比在80%以上,因为电解铝工艺用碳素作阳极,碳素在电解过程中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实现冶金工业的低碳化,一是在选矿、冶炼过程中尽可能用绿电;二是研发绿色材料取代电解槽中的碳素阳极;三是对电解槽本身作出节能化改造;四是对铝废金属作回收再生利用。


四、相关建议

1.改造存量高碳排放资产

在石化、电力等高碳排放重点行业中,央企均扮演着行业领头羊、行业支柱的角色。巨大的产能和消耗背后,是万亿级别高碳排放的存量资产,如化工厂、火电站、钢铁厂等。目前,很多央企已经进行了一批项目试点。建议通过投资存量的产业工厂,引进CCUS、CCS项目,帮助企业低碳减排,加强主业发展。

2.盘活零碳产业园

零碳产业园是指在园区范围内实现零碳排放的区域,这意味着该园区通过采用清洁能源、高效能源利用技术,以及其他碳减排措施,使其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低碳和零碳园区建设,例如天津生态城、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园区)、南京江北新区、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等。零碳园区建成后,可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同时协调引进同行业有运营能力的央企共同为零碳园区赋能。

3.扶持双碳相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已评定筛选出一批有特点、有前景、小而精的企业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重点扶植、孵化上市。建议优选与双碳产业相关的公司,发掘其中有增资引战需求的优质企业,通过财务性投资,完成盘活存量科学成果,加强央企主业。

4.整合央企所有碳交易、碳排查平台

据统计,多个央企已成立了碳盘查、碳交易平台,但目前仅局限于所处行业,甚至只聚焦集团内部,还没有跨行业整合后的体系平台,使得碳排放定价权没有统一标准。可通过联合相关央企,搭建整合碳相关平台,牵头核定碳价。

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度工作会议中指出:央企要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打造更多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双碳”战略下的相关项目已经被列入央企2024年的重点工作当中。实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挑战,同时这一过程也会给经济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国新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支持中央企业实现“双碳”战略,促进完成低碳转型的工作中依然大有可为,通过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技术平台的有效整合,将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作出贡献。

(国新资产)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往期推荐

微信

小程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16 16: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