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宏观论策 > 宏观策略
2025年4月经济数据及形势判断
发布时间:2025-05-26 作者:申小林 董敏杰 奚春 王帅 葛逸晅 信息来源:国新研究院 字体:

4月,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摩擦与地缘冲突交织,我国制造业PMI回落,新出口订单创近期新低,但内需韧性对冲外部冲击。资本市场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股市,A股一度出现调整,在政府出台稳定政策后企稳回升。宏观政策方面,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5月初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出稳市场稳预期的强烈信号。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机器人和芯片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和产业升级潜力。


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内需韧性对冲外需收缩

4月,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增强,美国单边贸易壁垒与地缘政治风险形成叠加效应,加剧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我国制造业PMI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49.0%,时隔三个月再度跌破荣枯线,外需收缩较为突出,但内需市场展现韧性支撑。

(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国第一季度GDP增速转负

受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冲击,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持续衰减。2025年4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录得49.1%,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分区域观察,除亚洲制造业PMI勉强维持在50%的临界值外,其他主要经济体均呈现显著收缩态势,美洲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低于扩张分界线;非洲制造业景气度在经历短暂回升后重回收缩区间;欧洲制造业虽保持稳定但复苏动能明显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3.3%大幅调降至2.8%,创近十年来最低预测值。世界贸易组织(WTO)同期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显示,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冲击,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可能从长期均值2.9%陡降至-0.2%,国际贸易体系面临严重失速风险。同时,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俄乌和平谈判陷入僵局,中东地区安全局势持续动荡,印巴边境冲突升级,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美国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迹象,GDP增速3年来首次转负。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导致企业部门提前备货行为激增,造成进出口差额与库存水平的异常波动,叠加其财政紧缩政策对总需求的抑制作用,经济基本面承受显著下行压力。尽管当前美国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仍具韧性,但考虑通胀预期强化、库存周期逆转以及企业利润边际收缩等因素,美国经济在未来2~3个季度面临衰退风险的概率显著增加。美联储最新议息决议表明,美联储政策兼顾促进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两方面目标,尽管净出口波动影响了经济增长,但经济活动仍继续以“稳健的速度”扩张,因此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4.50%,这是继2025年1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3次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后,交易员继续认为美联储将在7月之前降息,仍然预期2025年将有3次降息。

(二)我国制造业PMI回落,内需韧性对冲外需收缩

4月,我国制造业PMI录得49.0%,环比回落1.5个百分点,自今年年初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需求方面,外需收缩构成主要拖累因素。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加剧,美国关税影响开始显现,一定数量的企业选择调整相关业务布局或暂时观望,在短期内难免对制造业的生产销售造成一定影响。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创2022年4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企业在关税生效前抢出口现象依然存在,4月出口增长9.3%。内需韧性对冲外需收缩。内需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新订单指数虽环比下降2.6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49.2%的水平,表明在出口订单较3月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整体接单较3月仅有小幅收缩,对比之下说明国内需求稳定释放,缓解了出口订单下行的压力。供给方面,微观主体预期呈现明显分化特征。4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维持在52.1%的扩张区间,但行业间标准差扩大至6.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3%及以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而纺织服装、消费电子等出口导向型行业预期指数则出现下降。这种分化特征预示政策调控需更具针对性,预计将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重点领域设备更新补贴等政策组合,巩固经济复苏的微观基础。


二、A股市场先抑后扬,关税政策扰动全球行情

4月,关税冲击扰乱行情节奏,A股主要指数先抑后扬。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市场在4月上旬出现恐慌性调整,在中国人民银行、汇金等发声维持市场稳定后,股指逐步企稳并震荡上行。美容护理、农林牧渔等消费行业总体表现较好,电力设备、通信、家电等因关税冲击和业绩压力跌幅较大。两市融资余额总体呈现波动下跌态势,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落。截至4月底,上证指数收报3279.03点,较3月末(3335.75点)下跌1.70%;深证成指9899.82点,较3月末(10504.33点)下跌5.75%(图表1)。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资运营公司主动发声,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便利新兴产业公司和海外企业在港上市。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央汇金公司相继发声,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国国新、中国诚通发布公告,宣布增持中国股票资产。4月25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规定》,标志着暂缓、豁免披露制度在证监会部门规范性文件层面正式落地。同日,沪深北交易所修订发布股票上市规则及配套规则指南,推动上市公司优化内部治理,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港股方面,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将为希望回流的“中概股”在香港上市提供适当的指引与协助,此外,正推进全面的上市制度检讨,进一步便利新兴产业公司和海外企业在港上市。4月末,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明主持召开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全体会议,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质效。

2025年4月,全球股市大幅波动,多数股指快速探底后实现回升。MSCI全球指数于4月上旬下探至742.96点,较今年年初下跌超11%,创今年以来最大跌幅。随着4月中旬特朗普政府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新加关税,资本市场情绪有所改善,前期跌幅较大区域逐步修复,4月末,大部分国家股指收涨(图表2)。

从区域表现看,4月新兴市场跑赢发达市场,但内部表现存在分化。4月新兴市场MSCI指数上涨1.04%,其中巴西IBOVESPA指数和印度SENSEX30指数延续上涨行情,分别收涨3.69%和3.65%;A股和港股4月末尚未收复全部跌幅。4月发达市场MSCI指数小幅上涨0.74%,其中德国DAX、日经225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50%、1.20%;美股市场表现分化,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收涨0.85%,但标普500当月收跌0.76%(图表2、图表3)。

从行业表现看,日常消费、公共事业等防御性行业表现较好,能源行业显著回调。美国对外关税政策虽有缓和,但当前政策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市场对于防御性板块仍有偏好,4月MSCI公共事业指数继续实现正向收益,需求刚性较强的日常消费品行业对应MSCI指数也同样收涨。美国关税政策所引发的对经济衰退减缓需求的担忧对国际油价也造成重创,叠加OPEC+成员国增产计划高于预期,4月国际油价创下2021年以来最大月度跌幅,直接影响了能源企业的盈利预期,MSCI能源行业指数重挫超10%,回吐年初至今全部涨幅(图表4)。

展望后市,中美经贸缓和预期下,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中方宣布同意应美方请求进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或缓和双方贸易紧张局势,谈判结果将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阶段性扰动。国内方面,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对资本市场、科技创新、外贸、地产等领域予以支持,旨在应对贸易摩擦的潜在冲击。此外,当前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印巴局势陡然升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或进一步提振军工板块行情。


三、宏观政策底线思维加强,一揽子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4月以来,面对全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国政府主动应对,推出有力应对政策。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彰显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全面科学把握,释放“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信号。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一行一局一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有关情况,再次释放出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信号。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宏观政策底线思维加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4月以来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全球制造业PMI指数环比回落,经济复苏动能持续衰减;美国政府宣布对多国商品加征关税,对全球经贸格局与资本市场带来冲击;美国经济第一季度负增长,创2022年来新低,给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带来更大不确定性;俄乌和平谈判陷入僵局,印巴军事冲突爆发。面对全球形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国政府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一揽子金融政策稳定市场预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方面,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3大类共10项措施: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财政政策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撰文指出,与各种不确定因素抢时间,已确定的政策和资金安排,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产业政策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发文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人工智能、卫星服务、核电、电力现货市场等重点产业或领域也有重要政策出台。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进。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调,要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4月,中办、国办先后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价格改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深化改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5月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宣布推出8项增量政策,其中包括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支持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银行业与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等改革举措;证监会推出稳定市场“组合拳”,其中包括深化科创板与创业板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债券、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等改革举措。

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应美方请求同意接触会谈。4月2日,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4月8日,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4月9日,特朗普宣称,对华征收104%关税正式生效。我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国加征关税行为,采取有力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4月4日,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4月9日,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5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正式会谈,这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

国资央企切实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要求中央企业要坚决有力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关键时刻切实发挥中央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面对美国关税带来的冲击,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中石油、中石化等多家央企相继宣布回购或增持。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通过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中央企业股票和科技创新类股票等方式,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四、人工智能热度持续,航天、核能迎来新发展

4月,我国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持续发力,新能源和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航天航空等方向取得重要进展,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和产业升级潜力。

新能源和材料领域迎来多项关键进展。固态电池迎来新进展,多家公司明确量产时点,长安汽车表示预计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上汽集团宣布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的光启电池计划将在2027年面世。传统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也在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布局。国际市场上,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持续加码固态电池。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4.85%,刷新行业记录,为光伏发电降本增效提供支撑。

人工智能继续引领创新。4月29日,阿里开源了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参数量仅为DeepSeek-R1的1/3,成本大幅下降,性能全面超越R1、OpenAI-o1等全球顶尖模型,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4月30日,DeepSeek发布名为DeepSeek-Prover-V2的数学推理模型,并在多个标准基准测试中取得了神经定理证明领域的最先进性能水平。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在北京亦庄开跑,20支团队挑战21公里极限,轻量化设计、智能能量管理等创新技术集体亮相,不仅检验机器人综合性能,更推动产业标准建立与应用场景落地,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真实世界的关键一步。

航天领域成果显著。4月24日,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乘神舟二十号奔赴天和核心舱,不仅要做斑马鱼再生实验、挑战多次出舱,还将迎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送货”,为10月返回地球做准备。地月距离再“拉近”,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轨道卫星激光测距,为火星采样返回铺好技术路。

核电“超级工程”启动,10台新机组获批,全球装机量冲第一。4月27日国常会宣布,广西、广东、浙江等地上马10台自主三代核电新机组,总投资超2000亿元。华龙一号等“中国芯”核电技术助力2060碳中和目标。

4月24日,台积电宣布下一代A14工艺(1.4nm)性能将提升10%~15%,能效比显著增长25%~30%。苹果、AMD可能首批使用,这意味着未来AI芯片算力更强、耗电更少,直接有助于数据中心和自动驾驶等领域。4月底IBM宣布,未来五年将在美国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包括量子计算机生产设施在内的本土化建设,此次投资中超300亿美元将用于扩大美国本土量子计算机与大型主机的制造能力。

4月,国内一级市场共披露投融资事件104起,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疗健康、新能源、半导体等核心领域。据不完全统计,4月融资总规模超百亿元,其中亿元级融资占比近三成,市场热度集中于中后期项目,头部企业加速抢占技术制高点。AI与机器人,仍是资本最活跃的赛道,共25起融资。生物医药与器械领域共18起融资。新能源与新材料方面,氢能、固态电池、生物基材料等绿色技术获资本加码,政策与产业双重驱动下,低碳转型成为主线。

4月,我国在多个关键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技术创新正加快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转化。同时,大量资本涌入高科技赛道,推动产业链协同与规模化应用。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政策、市场与资本合力推动,中国正在加速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体系,迈向全球科技强国新征程。

(国新研究院)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往期推荐

微信

小程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26 16:54:53